|
麥草畫又稱麥稈畫、麥燙畫、麥秸畫、燒燙畫等,是漢族特色工藝品之一,中國民間剪貼畫的一種,麥草畫雖來自民間,十分珍貴罕見。麥草畫始于隋唐時代。它和剪紙、布貼一樣是一種剪貼藝術。麥稈要經過:"熏、蒸、漂、刮、推、燙、以及剪、刻、編、繪"等多道工序,依麥稈本身的光澤、紋彩和質感,一般不著色,根據需要進行剪裁和粘貼而成。麥草畫具有光澤透亮、裝鈽效果好、藝術感染力強等優點,制作出的人物、花鳥、動物栩栩如生,活靈活現,給人以古樸自然,高貴典雅之美。 麥草畫工藝源于我國古代中原地區,歷史悠久,后經歷代傳播,成為一種完善的藝術形式。麥稈畫是民間純手工藝技術,它充分利用天然麥稈的自然光澤和材質,表現天地風雨、花鳥蟲魚、人物風景、花卉動物等,栩栩如生,巧奪天工。其一幅作品的完成要經歷割、漂、刮、碾、燙、熏等多道工序,制作精細而繁瑣,過程漫長而艱辛,對制作者的耐心、毅力以及審美能力等都是一種考驗。正因我們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堅毅的品質,才造就了麥草畫這不可多得的藝術精粹。因其出色的工藝價值和表現技巧,文化部將其正式譽為麥草畫 “民間藝術一絕”。常言道:民族的才是世界的。麥草工藝畫既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,又極富現代裝飾性和欣賞性,最能體現和展示漢民族自古就有的精巧技藝和聰明才智,其具有獨特的工藝價值、收藏價值與使用價值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