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說
據考證小麥先是由西亞通過中亞進入到中國的西部地區。戰國時代的《穆天子傳》記述周穆王西游時,新疆、青海一帶部落饋贈的食品中就有麥。 商周時期,麥子已入黃河中下游地區。春秋時期,麥子已是中原地區司空見慣的作物了!蹲髠鳌酚涊d,今山東、山西、河南、河北、安徽等地當時都有小麥生產。
從麥子出現在古中國的那一天起,我們聰慧的祖先就開始以麥稈為原材料進行藝術畫的創作了,但由于歷史變遷和社會動蕩,傳說中的麥稈畫長期以來難覓其蹤,直至秦懷王墓發掘時才出土面世。發掘出的麥稈畫原作雖經兩千多年腐蝕,仍然色澤鮮明,不失古樸本色,令人嘆為觀止。另有傳說:東漢劉秀被王莽追殺,萬般無奈,藏于麥地之中,麥草隨即化為樹林保護劉秀。因此當地人視麥草為祈福迎祥之草,逐制作麥草畫,供奉朝廷。
寓意
依此傳說,東漢年間麥稈畫的藝術層次與寓意又有了歷史性的發展與升華。作為賴以生存的主要食品,小麥歷來被人們視為神圣之物,古人祭祀天地就賦予了小麥極高的地位,它象征豐收和財富。麥稈畫也因為它的材質來源而不僅有濃厚的民間味道,又有著吉祥高貴的象征意味。
然而在封建的農耕社會,麥稈畫雖來自民間,卻也十分珍貴稀有,更因其作為朝廷貢品,所以不可能在平凡百姓中流行,只能作為奇藝在皇親貴族間賞析珍藏。老一輩民間藝術家嘔心瀝血挖掘研究古老的工藝技術,大膽進行實踐,使麥稈畫這一民間瑰寶重現人間。